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机械加工定位原则)
发布时间:2024-09-25机械加工的基准介绍
1、- 工序基准:用于指导特定工序中的加工操作。- 定位基准: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正确位置。- 测量基准:提供统一的测量参考,以保证尺寸测量的准确性。- 装配基准:确定零部件在装配过程中的相对位置。机械图纸上的基准通常用大写字母A、B、C、D等,或者带有特定圈符号的基准标记来表示。
2、- 稳定与精确:细节决定成败 选择形状简单、尺寸大的表面作为精基准,确保安装的稳定性和精度,细节之处见匠心。总结:基准的选择,是零件加工中的精密操作,它决定着工艺的精度与效率。遵循这些原则,如同在机械设计的舞台上,精确地舞动每个基准,成就完美的作品。
3、装配基准: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的位置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2)测量基准:用以检验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3)定位基准:加工时工件定位所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机械加工工艺基本知识
机械加工的工艺基础包括多种加工方法,如车削、铣削、磨削、钻孔等。车削是通过车床对旋转的工件进行切削,以获取特定形状和尺寸。铣削是通过铣床使用旋转的刀具对材料进行切削。磨削是通过磨床使用砂轮对工件表面进行精加工,以提高表面质量。钻孔是通过钻床或钻孔机在工件上打孔。
生产与工艺过程 生产过程从原料到成品,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则是按顺序排列的工序组合,包含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等步骤。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是规定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重要文件,它在机械制造中扮演核心角色,追求质量、产量和成本效益的最优平衡。
粗加工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是切削力,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限制进给量的主要是表面粗糙度。 (3)切削速度的选择:在进行切削加工时,工具切削刃上的某一点相对于待加工表面在主运动方向上的瞬时速度, 单位为m/min,。
机械加工工艺有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等等。车削加工 车削加工是一种使用车床进行的加工方法,它可以将圆柱形或圆锥形的工件加工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零件。车床上的刀具可以高速旋转,同时工件也可以旋转,通过进给和切削速度的调整,可以得到所需的直径、长度和表面粗糙度。
机械加工工艺是指利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按照图纸的图样和尺寸,使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成为合格零件的全过程,加工工艺是工艺人员进行加工前所需要做的工作,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发生加工失误,造成经济损失。制定工艺流程步骤:1) 计算年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精基准是用什么作为定位基准面
精基准是用【加工后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面 精基准,是指在零件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经过机械加工的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应从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出发,同时考虑装夹方便、夹具结构简单。选择原则:精基准的选择应从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出发,同时考虑装夹方便、夹具结构简单。
精基准是指使用经过加工处理的表面作为定位参考。 选择精基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基重合原则:基准面应与工件的重要特征面重合。- 基准统一原则: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应保持相同的基准。- 自为基准原则:对于具有对称性的工件,应以自身的对称面作为基准。
精基准是在工件加工初期使用已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选择精基准时,应考虑基准重合原则,即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减少定位误差。还应考虑基准统一原则,即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以简化工装设计和提高生产率。
机械制图中的基准都是干什么的,要如何定位基准?
基准的定义与重要性基准,如同国标GB/T1182等标准中的明确规定,是生产过程中确定对象几何关系的基石,它是零件上的点、线或面,用来建立和实现测量的基准。没有基准,形位公差的设定就无从谈起,因为它是衡量零件精度的基础要素。
基准是机械制造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机械产品从设计时零件尺寸的标注,制造时工件的定位,校验时尺寸的测量,一直到装配时零部件的的装配位置确定等,都要用到基准的概念。基准就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或面。尺寸基准的选择,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基准是机械制造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机械产品从设计时零件尺寸的标注,制造时工件的定位,校验时尺寸的测量,一直到装配时零部件的的装配位置确定等,都要用到基准的概念。
测量基准 用以检验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3)定位基准 加工时工件定位所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机械制图中基准的定义为:标注尺寸的起始位置。
机械制图中的基准符号是设计和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它们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各自具有特定的功能。设计基准,用于零件图中确定其他几何元素位置,确保零件的准确设计。这类基准是图纸的核心指南,确保零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工艺基准则更为实际,包括装配基准、测量基准和定位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优先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避免定位误差。 基准统一原则:在多道工序中尽可能选择同一组精基准定位,以保证工件各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简化夹具设计和制造。 自为基准原则:在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中,以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以实现小而均匀的加工余量。
2、选择基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相关性原则。选择基准首先要考虑与决策或分析直接相关的因素。只有与问题紧密相关的基准才能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客观性原则。选择的基准必须是客观的,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情况,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可比性原则。
3、尽量使工作的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以避免产生基准不符误差;尽量用精基准作定位基准,以保证有足够的定位精度;应使工作安装稳定,使在加工过程中因切削或压力而引的变形最小;遵守基准统一原则,以减少设计和制造夹具的时间和费用;应使工件定位方便,夹紧可靠,便于操作,夹具结构简单。
4、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包括:选择精基准主要应从保证工件的位置精度和装夹方便这两方面来考虑。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如下。(1)基准重合原则。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这一原则称为基准重合原则。即零件的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是同一个表面。
5、基准统一原则: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表面,以保证各个加工表面之间相对位置的精度。互为基准原则:当加工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进行反复加工。
机械制造中怎么判断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
1、设计基准:图纸上的灵魂坐标 设计基准,如同设计图上的基准线,用来确定零件上几何元素的精确关系。以箱体为例,A、B孔中心的尺寸基准①和②,它们是通过图面上的线来表达设计意图;孔径D的设计基准则是轴线,用点的形式直观展现。这些基准是设计者思想的直接体现,确保零件的功能和结构要求得以精确实现。
2、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又分为装配基准、测量基准及定位基准。(1)装配基准: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的位置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3、设计基准是根据平面3决定(切料前如果只有平面1的话就是平面1决定)定位基准是平面3(距离平面3为A处进行切割)测量基准平面1(距离为E),粗糙度(图2的符号)也要测量。